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2000年10月第60期 钱志富    《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漫说  一、世纪之交中国新诗坛的一大盛事  当笔者在新千年到来前的某一周末同一师兄逛苏州街宏伟的书城发 现了这部大书,即《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的时候 ,我是强烈感觉到中国新诗正整体地消失在中国读众面前,而广大读 众正整体地无视诗的严重存在的时候,中国新诗坛正发生了一件近几 年来绝无仅有的大事,就是这部巨书即《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 系》的编辑出版。这是浩大的工程,中国新诗从上个世纪初破土于中 国新文化运动的广场,即从一代人胡适先生的尝试(《尝试集》)开 始,经郭沫若的超拔(《女神》的诞生)到闻一多(《死水》)、徐 志摩(《再别康桥》),奠定了中国新诗坚实的基础,而经臧克家、 田间、艾青、何其芳、穆旦等诗坛大家的发扬,中国新诗在现代文学 史这一时段上已取得的成绩 ,而当代文学史时段上虽然出现长达十数年的荒歉,然而到了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以降的二十年时间内,中国新诗已补足先前的荒歉,从实 绩上来看,近二十年来的成就是不低于现代文学时段的那三十年的。 而中国新诗的艺术形态是大大地变迁了。  中国新诗在不到百年的历史里取得的成绩,也许无法与中国数千年 文明史上某些时段出现的诗词歌赋的实绩相比,然而中国新诗并不会 立即“寿终正寝”,就那么简单地结束生命于我们这代人的手里。中 国新诗还会发展,成熟意味着成就!所以,历史地来看,中国新诗这 最初的近一百年内的实绩也是应该的。  只是,要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新诗作品中遴选出传之后世而不朽的佳 作、杰作,还分出这许多的种类,工程是太浩大的了。所以 ,笔者愿意在此首先对本巨书的主编,曾长期从事中国新诗选美工作 的毛翰先生以及古远清、蓝棣之、朱先树、杨光治、许淇、赵国泰、 骆寒超、柯平、政保、叶橹、王燕生、梁南、乔延风、吴明兴、陈有 才、瞿琮、王弋、宗鄂、毕光明、林染、翟大炳、徐润润、詹澈、朱 效文等分类主编从内心深处表示一下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他们经数 载之功,通力合作完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新诗坛这一绝无仅有的大事, 是可钦可敬的,可感可佩的。  二、从分类理论到分类实践:古远清与毛翰  中国当代诗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进行诗分类理论研究的是中南财 经大学的古远清教授。他从诗创作的繁荣和艺术质量的提高这两方面 观察到进行诗分类学研究的益处。他认为他的诗歌分类学是一门新兴 学科,这门新兴学科是对各类诗的特点,诗体的划分及其产生、发展 和流变进行考察和研究,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诗体产生,发展的规律 及其艺术性。同时还要对相近的诗体进行归类,以便分门别类地把握 各种诗体的特点和质的差别,更好地按照各种诗体的规律去进行创作 和欣赏。  在古远清教授看来,诗分类不是从形式上把各种诗体进行简单的划 分,而是探讨各种诗文体在组织结构形式上的联系和差别,具体揭示 它们反映现实的特殊性及其局限性,以便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它们,让 诗人在创作时“得体”──遵循一定的体式更好地创作,做到扬长避 短,写出更激动人心的作品。  并且从审美角度看,诗分类能帮助读者掌握各种诗体的艺术特点, 提高对某一种诗体的修养,这样就更利于欣赏时“识体”──按照不 同的体式具备不同的审美眼光,推动和指导诗的审美鉴赏实践。  古远清教授还为诗分类建立了历史性和相对性原则,并依照中国新 诗史上实际存在的各种诗现状,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新诗进行了类别划 分,最后对各类诗的文体特徵进行阐述,从而建立了一整套诗分类学 的系统,主干与枝叶全备,奠定了古远清作为一个新诗理论家的基础。  古远清教授建立的诗分类学整合进了中国古诗的成就和种类,并在 对各类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性以及文体特徵进行分析、阐述和研究 时,首先考察了其在中国古代的形态特徵,因而找出其种类发生学背 景,勾划出其历史发展的线索并给出其在中国当代诗史上的生态变化。  古远清从有无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表现形式上,从题 材选取上诸方面把诗划分成41个品种,其中按内容即有无较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划分的有16个品种;按形式划分的有15个品种,按 题材划分的有10个品种,外加杂体诗8个品种,共有49个品种。而古 远清分章节论述到的就有43个,应该说是较为详备的。详细划分情况, 见图1,2,3,4。          ─爱情诗          ─讽剌诗          ─山水诗          ─田园诗          ─哲理诗          ─咏物诗     ─抒情诗──咏史诗          ─悼亡诗          ─游仙诗          ─政治抒情诗   诗─     ─街头诗          ─……          ─一般叙事诗          ─小叙事诗     ─叙事诗──史诗          ─剧诗          ─诗体小说 图1 古氏按内容分的诗种类          ─乡土诗          ─城市诗          ─军旅诗          ─工业诗       诗───边塞诗          ─科学诗          ─儿童诗          ─童话诗          ─寓言诗          ─题画诗          ─…… 图2 古氏按题材分的诗种类          ─楚辞          ─乐府体诗      ─旧诗──古体诗          ─近体律诗          ─词          ─曲    诗─          ─自由诗          ─现代格律诗          ─十四行诗          ─小诗      ─新诗──民歌          ─散文诗          ─朗诵诗          ─歌词          ─楼梯体诗 图3 古氏按形式分的诗种类          ─喻体诗          ─唱和诗          ─赠答诗     杂体诗───回文诗          ─打油诗          ─谜语诗          ─集句诗          ─图象诗 图4 古氏划分的杂体诗类别  以上是古远清氏的分类理论与分类实践,同时比较他们分类行为上 的异同。  从毛翰为《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写的序来看,毛翰可能 与古氏同时构思着诗的科学分类体系,所以,毛的诗分类体系没将古 的分类体系用作参考,在他的序文里,连提也没有提一下古氏的著作 《诗歌分类学》一书。应该说,古氏的分类体系已突破了基于直觉和 实用性的分类实践,而毛氏的序文在考察了先前中国诗史上的分类实 践之后,不无明白地写到:“对中国诗歌分类史的考察表明,迄今为 止,中国诗歌大玫只有基于直觉和实用性的分类实践,还不曾有一个 公认科学的分类理论体系,尽管有人作过这方面的积极尝试。”?毛 氏说的这个“有人”是否就是指古远清,序文中没说,不得而知。  应该说,毛翰与古远清有较大差别,毛氏主要把焦点对准20世纪的 中国新诗,因此在分类实践时不以整个中国诗作为分类对象 ,而且毛氏主编这么一部书是基于这么一种忧患意识,即他想如实地 总结20世纪中国新诗的总成绩,为中国新诗建立一种良好的总体形象, 他说:“在广大读者对新诗仍然相当冷漠的今天,分类检阅七十余年 新诗的创作实绩 ,为读者也为诗史筛选出一批各种类别的真正具有可读性,可传性的 佳作,对于增进新诗的信誉和自信,对于诗艺和读者鉴赏力的提高, 都是一件不容延宕的基本建设工程。”?  比较地看来,毛翰虽然建立的是另一类分类体系,然而比古氏的分 类似乎更完备,分出的诗品种更多。毛氏突破了古氏分类的块状模式 而建立了树状分类体系 。毛氏说:“在文学原理的观照下,通过现有新诗类目的反覆归纳整 理,发现新诗(也不妨包括旧诗)可以从作品的内在属性,创作目的 和方法,以及作品的外在属性共三个方面去进行。”?又说:“作品 的内在属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种。作品的创作目的与方法包括:1.创 作目的;2.作诗方式;3.表现手法。”“作品的外在属性包括:1.作 品所属的风格流派;2.作品发表的年代;3.作者的年龄、性别、身份; 4.作者所属的地区、民族。”?毛氏正是基于这么一套思路来建构中 国新诗的分类体系的。  毛氏在考察作品的内在属性时 ,发现可以将内容这个范畴分解为叙事因素、题材、主题三个层面, 并先按叙事因素的强弱将新诗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这与古氏分类 出发点何其相似),然后从题材层面进行分类,某些题材类可以再分 题材亚类。最后,某些题材类或亚类如政治抒情诗、伦理诗等可再从 主题层面分类(形成树型分类结构,打破了古氏的块状结构模式,说 明是另一体系)。由此可以看出,题材类别是内容属性分出的主干类 别,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按内容分出的诗品种达50种之多,超过古 氏之分类体系分出的品种的总和(49个品种)。当然毛翰的分类理论 存在划分过细,较容易出现各品种大面积属性交叉的现象,这是毛氏 分类模式的一个缺点。        ─咏怀诗───亲情诗        ─咏史诗  ─友情诗        ─咏物诗  ─爱情诗        ─景物诗  ─乡愁诗        ─山水诗  ─爱国诗        ─田园诗  ─感遇诗        ─乡土诗  ─政治抒情诗        ─都市诗  ─悼亡诗  ─颂歌   ─抒情诗──边塞诗       ──教谕诗        ─军旅诗   ─民俗诗 ─鼓动诗        ─伦理诗   ─世相诗 ─讽剌诗        ─哲理诗─  ─节令诗 ─怨诗        ─文化诗────文物诗 ─悲愤诗        ─艺术诗─  ─名胜诗 新诗     ─科学诗   ─国粹诗        ─体育诗   ─神话诗 ─题画照        ─儿童诗   ─传说诗 ─咏乐诗        ─杂趣诗   ─图腾诗 ─咏舞诗                   ──文学诗                  ─诗体小说         ─纪实诗     ─神话故事诗   ─叙事诗───史诗      ─传说故事诗         ─故事诗──────童话诗                  ─寓言诗                  ─科幻故事诗 图5 毛翰按内容因素划分的树型结构品种  在考察作品形式这个内在属性时,毛氏发现可从体裁和语言这两个 层次来划分诗,如图6所示:    ─自由诗(包括楼梯诗)────现代诗                  ─一般自由诗                  ─朗诵诗                  ─歌词    ─半格律诗(半自由诗)   ─民歌体                  ─说唱体 新诗──格律诗(包括实验中的)───打油诗    ─小诗     ─杂句诗  ─一般格律诗            ─图象诗    ─杂体诗─────回文诗            ─藏头诗    ─散文诗    ─拟古诗    ─剧诗     ─谜诗 图6 毛翰按形式因素划分的诗品种  按形式因素划分出的诗品种17种之多,也超过古氏分出的品种(1 5种,还包括旧诗6种)。  毛氏按作品的创作目的,作诗方式和表现手法划分的新诗类别如: 图7、图8、图9所示。各有12、7、6种,共有25种之多。    ─自愉诗         ─抒愤诗         ─讽剌诗 ─慰友诗    ─赞美诗──求爱诗    ─即兴诗 新诗──劝励诗 ─求宠诗    ─偶感诗    ─教谕诗         ─苦吟诗    ─宣传鼓动诗    新诗──赠答诗(唱和)    ─应景诗         ─同题诗(命题)    ─广告诗 ─续补诗    ─游戏诗         ─拟古诗 图7 毛翰按创作目的划分 图8 毛翰按作诗方式划分   的诗品种        的诗品种    ─咏怀诗(直抒胸臆)    ─咏史诗(借史抒怀)    ─咏物诗(托物言志) 新诗──即景诗(即景生情)    ─意象诗(以象寓意)    ─即事诗(假事寄兴) 图9 毛翰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诗品种  毛翰氏按诗的外在属性及风格流派作品发表年份,作者的年龄、性 别、身份以及作者的所属地区、民族分类,又分出了35类之多的诗品 种。  由上可见,毛氏分出的诗品类最为繁杂,将近130个品类,超出古 远清分的品种近100种。可见毛氏的分类体系之独异,生成的诗品种 之繁多。  当然,作为主编的他很清楚,要编选一部中国新诗分类总集,应充 份尊重迄今为止的新诗创作的实际成就,所以在编选时仅选了24类, 包括: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爱国怀乡诗、悼亡诗 、感遇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山水景物诗、乡土诗、都市诗、边 塞诗、军旅诗、文化诗、艺术诗、哲理诗、讽剌诗、童话寓言诗、叙 事诗、儿童诗、民歌、歌词、散文诗、杂体诗等。从毛翰等的编选实 践来看,他们对这些宠杂的诗类别进行了合理的清洗和处理。在对多 数品种的中国新诗“关停并转 ”以后,他们是大大地轻化了,乾净了,最后剩下来的仅是题材类别 (18类,讽剌诗除外)和形式类别的(5类)诗。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毛翰等这样处理过份了一些。依我看来,这本大 系里至少还应包括现代格律诗(包含十四行诗),小诗和政治抒情诗 等几个类别,编者把这几类在中国新诗史上有过突出成就的诗类别遗 弃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三、20世纪中国新诗经典性呈示  历史翻到了二十一世纪,回头打量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新诗所走过的路是何等曲折坎坷,而中国的这一百年历史也诚如 谢冕先生在他的文章〈 世纪末:中国知识份子的思索〉一文中指出的:“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一百年的长途上,洒满的是汗水、泪水和血水。”?他说 :“那是一条为苦痛和灾难所滋润的道路,那又是一条屈辱和创伤铺 成的记忆之路。”?然而,“中国知识份子未曾辜负这一百年,他们 和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纪共命运。”?“这一百年有过无数志士仁人的 奋斗牺牲,知识份子没有回避他们担的那份感世忧时的沉重。”?“ 近百年的社会激汤之中有着中国知识份子的情感与智慧的投入。”? 谢冕先生的论断也可以从中国新诗这一百年的曲折发展史中找到证据。 应该说,中国这一百年历史上产生的新诗人也没辜负了历史的重任 ,他们一代一代前仆后继地为中国新诗的前途、命运抗争着,无论从 数量、质量上都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段高峰期。尽管我们无法回 避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比如唐诗的辉煌,宋词的灿烂 ),然而,我们面对自己的这一百年创造亦不能妄自菲薄。因此 ,笔者充份理解毛翰们的见解:“七十余年新诗,虽历经非诗因素的 侵扰,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以至于国家不幸,诗家也不幸,整整十年 内乱,诗坛也遭到空前洗劫。但有赖于新诗的几代拓荒者,殉道者的 艰辛求索,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思想解放运动促成的艺术生产力的复苏, 加上海峡彼岸及海外华文诗歌的收获,迄今的中国新诗毕竟有了一批 经得起历史淘汰的艺术珍品。”?  毛翰们之所以要编选这么一部大系,就是要通过这一艰苦细致的遴 选工作把新诗史上各种类别的经典性作品分类整理出来,展示给中国 读者大众,以表彰百年中国新诗的创作实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浩大 工程是一个编造者群体历数年通力合作之结果,也就是说这二十四类 中国新诗的分类主编们是抱着为历史负责为读者尽心的庄严态度来从 事各类诗的编选、鉴定工作的。毛翰在他的序文里写到:“我们始终 是以庄严的态度来从事本书编撰的。对于诗歌选目,我们希望各类入 选之作,须是该书中第一流的,摒弃一切关系稿或名家庸稿,同时, 注意到类别之间的平衡,即佳作较多的类别相应多选。”(11)又说, “限于全书篇幅,对长诗有时作可窥全豹的节选处理。” “关于鉴赏文字,我们希望每一篇都精辟、洗练、隽美,卓有见地, 有画龙点睛之妙,与原诗相得益彰,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至于编撰分工,则尽量照顾到各位诗评家的专长和意愿,如请散文 诗专家许淇先生编撰散文诗类;请民歌专家陈有才、柯炽先生编撰民 歌类;请歌词专家瞿琮先生编撰歌词类。”(12)等等,都说明毛翰们 从事这一工作的认真和卖力。  应该说主编以及分类主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的资历 、阅历均不浅,像林染、毛翰、许淇、宗鄂、梁南等还是有丰厚创作 实绩和经验的新诗人,因而作起这项工作来十分得心应手,不是诗人 的也是长期从事中国新诗的研究工作、评价工作的著名的评家、大学 教授录朱先树、骆寒超、叶橹、周政保、古远清等 ,因而这部书的品位和格调是不低的。  分类展示出的各类新诗经典首先是在民间播布较广、深受读者大众 喜爱的那些作品,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 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臧克家的〈有的人〉 、郭沫若的〈凤凰涅盘〉、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 〉、余光中的〈乡愁〉、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贺敬之 的〈桂林山水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何其芳的〈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梁小斌的〈中国 我的钥匙丢了〉、杨牧的 〈我是青年〉、周涛的〈野马群〉、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李钢的〈蓝小兵〉、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田汉的〈义勇军 进行曲〉、鲁迅的〈野草〉等等为民间读众的喜爱和欣赏程度恐怕是 不低于唐诗、宋词的。这些新诗构成了中国新诗在中国诗史上的经典 形态,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为诗史上的辉煌经典。  其次这些分类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他们经得住“细读” ,得到了诗评家认可,是带有许可证的经典作品。笔者在行文前曾细 读过这些分类作品,认为他们是耐读、耐寻味、可咀嚼的经典性作品。 当然,部份作品还具有“化石”的味道,经历史灰尘的涂抹,在今天 看来不太新鲜了 。另外这些种类的经典作品也可以对各种类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标定、 示范的作用,与唐诗、宋词的标定创作的功能是一致的。  四、浩大工程留下的一些缺憾  我们可以看到,在毛翰们对中国新诗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方式的 划分,分类生出的诗新品种达一百三十余种之多,可是《20世纪中国 新诗分类鉴赏大系》里只经典性地展示出了24个品种的中国新诗,这 不能不让人疑心有一些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不少创作实绩的诗品种被 他们给处理掉了。  据笔者观察,这部大系里至少缺失了现代格律诗、政治抒情诗 、小诗等几个重要品种。尤其是现代格律诗对中国新诗的创格,也就 是诗精神重建同时的诗体重建有着重要意义,应该在大系里有一席之 地,绝对不能缺失的,可是这样的品种居然缺失掉了,成为一大遗憾。 要是闻一多、何其芳、邹绛等地下有知,肯定会难过的。他们的现代 格律试验也许还不十分成功,然而毕竟是拓荒者啊!还有冯至,他的 十四行诗在中国新诗坛上的影响是异常深远的。  政治抒情诗和小诗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百 年的中国新诗的写作者们为一种他们理解的开明政治、理想政体奔走 呼号,不知留下了多少精品名篇,至今在民间还广为传诵。然而我们 不能因为某一特殊时段上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忽视这一重要诗品种 的存在,把他置于大系之外。小诗不小,从冰心、宗白华开始,可以 说绝大部份新诗人都写过随感杂兴式的小诗,如果仔细收集、遴选是 可以选出一些经典的,干吗不呢?  所以笔者在观察大系一段时间后,发现大系的包容面还不够宽广, 大系是应该大的,不能给人以“小”的感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毛翰他们的这一工作有那么一种“ 渔猎”的性质,在各种类别的诗品种中总有“漏网”之经典,比如, 在我看来,“爱情诗”一辑中就漏掉了艾青的名作〈关于爱情〉、应 修人的〈妹妹你是水〉 、傅天琳的〈雨天的情话〉、张烨的〈初恋〉、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顾城的〈远和近〉。可是这还不算,“爱情诗”一辑中还选进了并 非爱情诗的“爱情诗 ”,比如陆俏梅的〈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靳晓静的〈人工流产〉 等。不是一首诗中只要出现“情歌”一词一定是一首爱情诗 ,关键要看它是否真正是写爱情的诗。〈人工流产〉看了好几遍 ,还是觉得不是一首爱情诗,而且给这首诗写鉴赏文字的许郢昭一开 头就说:“谁能否认这不是一首爱到极致的情诗呢?”(13)我敢否认, 这诗绝不是一首情诗,更谈不上爱到了极致。  遗漏经典和类别错置的遗憾在其他各辑中也存在着。比如“军旅诗” 一辑中就缺了诗人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和雷抒雁的〈小 草在歌唱〉等;而“叙事诗”一辑中缺唐□的〈海陵王〉、杨牧的 〈在历史的法庭上〉、刘湛秋的〈最后的谢幕〉等;而“讽剌诗”一 辑中缺余薇野、易和元、臧克家等的一些名作像余薇野的〈阿Q献给 吴妈的情诗〉、臧克家的〈宝贝儿〉等 ;更有甚者,“歌词”一辑中竟然将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也缺失 掉了。“爱国怀乡诗”一辑中缺洛夫的〈边界望乡〉等;“ 山水景物诗”一辑中连一首孔孚山水也没有。  总之,这个大系存在的缺憾是明显的,因而笔者建议这个大系再版 时能作较大的补入工作。在我看来,应该增设现代格律诗、小诗、政 治抒情诗,甚至探索诗等类别的诗辑,还应在各类别的诗辑中补入一 些在民间流布较广的好诗、名诗,并要对现有各辑中类别混杂的诗作 一清理。另外 ,这个大系里还收入了一些失去生命力的“化石”一类的诗作品 。针对这些成了化石的诗予以剔除,像民歌一辑中那些少诗味,只是 顺口溜的所谓诗。像50年代“大跃进”时代产生的所谓“假大空”民 歌,如〈月宫装上电话机〉、〈端起巢湖当水瓢〉、〈 社员堆稻堆上天〉等无论如何也不能进入大系的。  再有大系对90年代的一些经典录入太少,也成为一种遗憾。  总之,我们要充份看到《大系 》这一浩大工程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十分清楚地认识 到这一工程所留给我们的缺憾,并要尽可能地采取一些补救 、整改措施来完善这一工作,以推动中国新新诗切实地向前发展 。当然,最后还得肯定毛翰们编辑出版这么一部巨书的突出贡献 ,他们以坚定的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这一浩大工程,不能不说是世纪 之交中国诗坛的一大盛事。 注释:  (1)(2)(3)(4)(10)(11)(12)毛翰〈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 序〉,《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6)(7)(8)(9)谢冕《世纪末:中国知识份子的思索》、《新世 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3)许郢昭〈〈人工流产〉一诗赏析〉(该题为笔者所加──钱按 )《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