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2000年8月第59期 读者来函(刘耀中) 编辑先生:  《新大陆》第58期(6.2000),张索时〈诗与象徵〉一文,作者从德 文译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内的最后一诗,是颇有创作性的译法。美国华人中懂德文者不多, 于德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德国据有青岛时期,不 像于英美甚至俄国对中国的影响那样注意。因此我想在拙函内指出和 谈谈诗内一个重要的德国词汇给大家参考一下:那就是Gleichnis, 德英字典内译为Likeness parable,类似中文的比喻、寓言或格言,张氏译为“ 象徵”,我也曾经看过有人在英译本内用Symbols(象徵)一字 ,也有人译作Reflections(反映 )、Projection(投射),各行各业的人对该字的见解不同,这包括 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  发现无意识(Unconscious)的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曾获得歌德文学 奖,而他的助手荣格也曾获得慕尼黑市文学奖。他们认为心理投射P sychological projection才适合,荣格并进一步研究象徵。我想,对学者而言,唯 有象徵才能产生思考作用。所以我认为张氏的译法有创作性。  报载华人旅美物理学家王利军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发现了超光速, 较目前的光速快了三百倍 !不管将来有没有人证明王的理论和工作,光速可能不是最快的速率。 但是人的思考比什么都快 ,否则不可能想出超光速的存在 。歌德所说的不朽的女性Das Ewig-Weibliche在德国文化社会内闹出很多笑话,尤其是在咖啡店内 闲谈的过街者,瑞士心理学家称之为“阿尼玛”(Anima)。  阿尼玛来自拉丁文,原意是“ 魂”。荣格说“人的无意识当中 ,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人得以体会 到女性的本质,'阿尼玛'是一种原始模型Archetype形式。 ”这个不朽的女性形式包括圣母 、观音(在集体无意识的大众文化的投射,有时电影明星及政治人物, 或者某人的小老婆也会出现和阿尼玛相似的人物!)《新大陆》第5 8期第9页,纽约诗人李斐的诗〈军荼利尼之花园〉内谈及的阿尼玛将 这个象徵描述得特别生动,增加了我阅读张索时译诗的兴趣和中西文 化交流的意义。 读者刘耀中敬上200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