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2000年2月第56期 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刘耀中 (续上期)  威廉斯反对人们把艺术当作宣传品。他认为艺术是一座无形的高山, 险峻而难以攀登,而诗是词汇的机器,词汇则服从于上帝的旨意。这 无疑有僵化和文字机械唯物论的倾向;但他同时提倡诗为普罗大众而 作,这是他反对学院派诗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威廉斯对中国的古诗曾予认真研究,并曾翻译过一些中文诗,十分 钦佩中国文字的丰富与洗炼,也常常感叹许多精品一经翻译便大为失 色了。  笔者借此机会顺便谈一谈威廉斯时代的诗倾向。1912年前后以庞德 为代表的写像(Imagism)主义诗潮,实际上是诗的先锋流派 ,属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先驱。 庞德曾与英国哲学家霍姆(T. E. Hulme)相遇于巴黎铁塔之下,共 同探讨诗美学。他们认为浪漫派人文主义过于乐观而古典主义过于压 抑,象徵主义又太死板,中 国古诗(尤其是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国唐诗)值得研究与学习。写像主 义提倡对物直接取治,无论作者对物取主观或客观的态度,都应将无 代表性的文字舍弃,摆脱主题与形式方面的因袭之风。“像”本身就 具有诗韵与节奏,它使读者产生想像力。1914年后 ,写像主义派的著名作家还有威廉斯的女友H. D. 和她的丈夫理查德. 爱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玛丽安.摩尔(Mariane Moore)、爱 米.罗威尔(Amy Lo-well)、福特(F. M. Ford)、乔伊斯(Joyce)等。 庞德的写像主义后来发展为审美学与政治、经济的评论,以其赞美歌 (Cantos)为代表 。战前庞德堕入涡纹主义以至产生对法西斯的崇拜。  威廉斯受到写像主义的极大影响,但他倾向于取材现代生活,取客 观态度。中国的现代散文也受到写像主义潮流的影响。写像主义后来 为爱米.罗威尔所垄断,似乎成了她的个人专利。  30年代时客观主义曾一度十分流行,虽为时不久,影响却较大。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茹柯夫斯基(Zllkofsky)和雷尼柯夫(Reni-koff)。客 观主义遭到写像主义派的抨击,认为它不够严谨(庞德即取否定态度) 。但威廉斯对客观主义是肯定的,他说:“客观主义对诗的采用特定 观察分析──诗的结构的角度。”  客观主义是受了德国犹太哲学家胡素尔(Edmond Husserl, 1859-1938)的唯心论现象学的影响而产生,认为自我是客观存在的一 部份。威廉斯的客观主义则认为主观之中必有客观,他注重文字,认 为那是诗的基础,但这既不是现象,也不是“像”,因此有别于其他 客观主义诗论。  客观主义很快受到资本主义现实生活的影响,堕入满足自我欲望的 自私的思潮,不再受到注意。此间的代表作家为俄犹太裔美国籍女小 说家艾思.兰德(Ayn Rand, 1905-1982)。  美国30年代前后经济萧条,导致在学校中出现各种应用课程,它始 于北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大学 。50年代后,在文艺上则出现了实用主义,基本上采用庞德威廉斯的 哲学与美学思想,诗坛称之为“黑山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有罗伯特. 邓肯(Robert Duncan )、罗伯特.克雷利(Robert Cree-ley)、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en)等。黑山大学派称他们的诗为“暂代诗”,反对纯诗,提倡非 学术化,诗中采用粗俗的大众语言,诗句极端感情化,语不成句,像 是在打字机上蹦跳的字母游戏,有时出现很低级的字眼 。这种所谓高速度的实用主义,退化为粗俗的唯物主义──一种消费 文化。  “垮掉的一代”是威廉斯生时与他有关的一代。50年代他们的现代 派诗人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他的朋友佛林芬在旧金山搞出版工 作,想借助威廉斯的名气扩大自己和出版物《鼓声》(Beat)的影响, 遂拜威廉斯为诗坛之父。恰好威廉斯也对金斯堡印象颇好,便给金氏 的名诗《嚎哭》写了引言。当时威廉斯对“ 垮掉的一代”实在有所不知,他们实际上等于是逃避社会的一群游民。 这一代战后成长的青年荫庇在惠特曼的大国世界和发扬印第安文化的 口号下,大力宣传亨利.米勒的德性论、梅勒的存在主义和保罗.古 德曼对帝国民主的批评,主张对抗社会,反对资本和高消费社会,把 颓废当作娱乐,迷醉于爵士乐、黑人文化和印度、中国等东方文化。 他们蓄长发、穿牛仔裤、酗酒、吸毒、搞同性恋,这在黑山大学派的 艺术家中不乏其人。美国歌星兼诗人巴布.迪伦(Bob Dylan)是这一 代的代表人物。“垮掉的一代”的思想遂成为通俗主义,一种无生命 力的学院思想,后来演变为嬉皮士。但是这一代人是反对越战的主力 军,因此在历史上有一定功迹。尽管威廉斯和金斯堡关系极好,但他 后来认清了这一代人的所言所行,表示不满,尤其 对诗人克鲁埃克(Kerouac)和考索(Korso)的同性恋与酗酒行为,深痛 恶绝,只是未予公开批评。  英国的“披头士”颓废派青年也受之影响而生,在进行抗议战争的 政治活动的同时,热衷于印度文化和吸毒,被之为“花孩子”。他们 通过流行的散文诗、摇滚乐、爵士乐和苍白面孔加长头发产生一种反 文化。  60年代的嬉皮士又演变为70年代的“雅皮士”,通之为小我年代( Me-Generation),成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者。不过嬉皮士的遗老遗 少们仍然热衷于占星术和东方的宗教思想。另有一些担忧人类生存, 热心研究生态和环境科学等,是颓废思想在科学领域的反映。  威氏由于缺乏系统的人文科学教育,哲学思想未真正成熟,所以在 政治上不是很激进。他看不见美苏在全球的帝国主义政策,从来不谈 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他也不信仰任何政治主张,但对一些政治问题 有自己的倾向。  他曾一度很赞赏罗斯福的政见和各项政策,但罗斯福后来的退步使 他大为不满,但意识到美国社会不过是个“肉橘”(威氏语),即为 政治家、资本家、商人们赚钱刮皮之地。  威氏也不喜欢宗教。他的诗《粉红色的教堂》是攻击天主教的。不 过他也曾说过,天主教和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新阿奎诺主义。他赞 赏西班牙诗人卡西.罗卡(Carcia Lorca)的奋斗精神,并鼓励自己效 法之,为创建美国的新文化而奋斗,并非同意费边主义。  鉴于他对美国社会的失望,对越战局势和美国仍然潜在的种族主义 思想的不满,他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持有支持和关怀的 态度,对苏联寄有希望,对苏联早期在太空领域的科学成就表示钦佩。 应该说他是一个开明的自由派人文主义者。   结 语  一种文明一个时期只产生几个主要诗人。廿世纪的美国也只有几个 重要诗人。对这个新兴的自尊的国家来说,几个主要的诗人都不够争 气,庞德叛国,艾略特入英籍,威廉斯是难能可贵的真正美国诗人了。 不过却被庞德等人称为“地方主义”。其实庞德他们虽然认识到东方 古典文化的高明之处,但他们追求的目标却仍是回到欧洲传统文化的 路上,但未被欧洲接纳,其结果是他们(亨利.詹姆士、庞德、艾略 特等)逐渐走向中世纪的封建文化。威廉斯是继惠特曼之后,另一个 真正“为美国而歌”的文人,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会进入美国重要诗 人的行列。  当今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谓正宗的英国白人已愈来愈少,大 批的南欧人、西班牙人、亚洲人和犹太人正以很高的人口比率,占据 了这个国家,这也正是美国之成为“希望之地”的原因。威廉斯作为 一个移民的后代,主张人们努力奋斗,为创建新生活新文化而努力。 有犹太血统的威廉斯也确实为犹太人在文学艺术的奋斗做出了榜样, 开辟了道路。但是威廉斯的作品过于依附于“物”,故被后人误解。  在越战时期,他的作品曾一度成为向政府抗议的武器,至今也仍享 有一定的声誉,但在美国这个大众文化的社会,诗已不再受到真正重 视,文学艺术正受到污染,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佐味品,享乐主义的 代用词,因此威廉斯的地位和影响不问而知,恐怕威氏在天之灵正为 之哀叹。  当我们在评介一个诗人时,我以为主要不是评论他的艺术技巧 ,应该着重认识他的生平与历史 、社会的关系,如何在无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集体投射而产生 他的诗,他的作品。科学也如是。没有摩西,没有梅摩尼迪斯(Maim onides),没有斯宾若莎恐怕也没有西方现代科学文化,与此同时, 自然科学是与人生科学紧紧相连,因此懂得西方的人文科学,有助于 理解西方的科技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