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1999年12月第55期 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刘耀中  威廉斯(1883-1963)称自己为“瀑布老人”。瀑布永无休止地在奔 泻,在撞击瀑下的顽石,他的思考,他的诗也是源源不尽地冲击着生 活,将污浊荡尽,现出一个赤裸裸的世界。它形象地描绘了威廉斯的 形象,他的确是一个战士,是一个大胆冲击生活的勇敢的诗人。  本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稳坐诗坛第一把交椅的叛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桂冠诗人弗洛斯德(Robert Frost)、英籍美国诗人艾略特( T. S. Eliot)风行一时,尽享盛誉之时。节俭一生的退休妇产科大夫 威廉斯已近风烛残年,开着过时的汽车,与老伴孤独相依,忧虑地注 视着自己的故乡帕特逊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日益衰败的文化,虽 有诗文着世,仍然未被文坛所重视。在他死后三十余年的今天,人们 才逐渐认识到他的中庸与自物主义诗风,及其注重观察的非象徵主义 作品,正在开辟一个现代先锋文艺的领域,大有超越庞、弗、艾三氏 之势,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威廉斯的家庭历史是个谜。只知道他祖籍是纯正的英国人,有人说 他的祖父是个牧师,也有人说是铁厂工人,政治上激进,他的父亲乔 治五岁时,祖父便失踪了。祖母毅然挑起生重担,带着儿子乔治横渡 太平洋,来到纽约。这年轻的妇人拥有盎格鲁的高雅风度,颇懂一些 莎士比亚的诗剧,又善于辞令,在当时的文化沙漠纽约市十分引人注 目。后来嫁了一位摄影师,他们同去圣丽斯岛谋生。其夫后从商,继 之乔治也于纽约经商。威廉斯的母亲是个法国与犹太血统的混血儿, 不喜欢讲英语,也不喜欢带孩子,因此威廉斯作为长孙在祖母的宠爱 下长大。祖母与有犹太血统的母亲对所谓巫术甚感兴趣,时常举行降 神会,对小威廉斯的神秘主义倾向与幻觉有很大的影响。威廉斯从小 便熟悉希腊神话故事、熟悉阿留西斯的宗教神剧。  威廉斯的父亲具有很深的英国传统偏见,拒绝加入美国国籍;他是 英国维多利亚晚期的社会主义者先锋,社会活动频繁,难得在家久留, 但对威廉斯管教甚严 。因乔治自己酷爱艺术,所以威廉斯自幼便有很好的文化修养。 威廉斯幼时,父亲常给他一元钱令他读一本书,如:达尔文、斯本森 等等,使其眼界大开。他继承了父亲开明的个性、母亲的艺术气质、 祖母的自由派思想,年纪很小便显示了他的艺术天赋。小威廉小时便 会欣赏维多利亚写实主义画家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 1836-1912)的名画“瞧!这个人”(拉丁文Ecce Homo),久看不已, 思索良久。  威廉斯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家庭在帕特逊定居。当时这还是个小镇, 只有三千居民,威廉斯被送到唯一神教派教堂做礼拜,邂逅一位失业 的青年哲学教师。教师向他介绍了柏拉图的爱情超验哲学、耶稣的生 平和德国康德的唯心论,这些知识深深注入他幼小的心灵,后来都在 他的人生观和诗作中得到体现。次年,因父亲出国,他和弟弟两人又 被送往日内瓦,在一个为国际工作人员子弟开办的学校就读,结识了 一些法国人、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孩子,也学习了不少德语、法语。短 短一年日内瓦的生活,对于他后来消除地方和国家的偏见有潜移默化 的作用。1899-1902他回美国上中学,成绩不佳,但恰巧考入了宾夕 法尼亚大学学医,1909年在莱比锡大学的小儿科、妇产科却成了一位 高材生。此时囿于家境窘迫,难以供他长期读书的全部费用,迫使他 要提早毕业。  1912年,威廉斯和一个务实的女子弗洛丝结了婚。她不喜欢文学, 讲求实际,却娴静顺从,对于从医一生的威廉斯是个合适的伴侣。威 氏婚前婚后均有多次挚情的恋爱,但由于其道德观念约束着他,对妻 子的忠诚和对情人的热恋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并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反 映出来。威氏的职业在当时收入不丰,尤其是孩子们成长时期,正值 美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他的家庭经济负担一度很重。他是个尽职 的医生,一生接生了三千个孩子,但他酷爱写诗,把行医当作一种谋 生手段,甚至是一种负担。有时写诗似乎成了精神的解脱,以逃避现 实生活。因为他的职业占去了许多时间,使他不能全力以付。因此十 分烦恼,曾向朋友抱怨说,诗人华莱斯.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之所以写了大量的诗,就是因为他赚了大量的钱。  尽管如此,威廉斯仍是一位多产的天才诗人。在世时就获得了国家 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波林金奖(Bollingen Prize),去世后又获得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  威廉斯与庞德近六十年的友谊对现代美国文学史有很大的影响。  威廉斯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认识庞德的。在威氏眼中,庞德是个豪士 怪杰,穿五颜六色的花俏衬衫,举止任性,追逐女性,喜欢给人取绰 号。威廉斯的女朋友Hilder Doolittle(真名早已被人遗忘,只知她 名叫H. D.),便是庞德取的别称。威氏钦佩庞德的自信,让人觉得 他似有救世良方;庞德则欣赏他的固执、认真,稍有差错,必花时间 认真思考,究其原因的科学态度。尽管众所周知庞德是个排犹份子, 但他一直与有犹太血统的威廉斯过从甚密。  起始威廉斯处事与文学欣赏趋于保守,喜读济慈的诗,并曾模仿他 的风格写诗(后来烧掉)。在庞德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勃朗宁(Brow ning)、斯维伯(Swin-burne)、叶慈(Yeats)、罗西提(Rossetti)的作 品产生极大兴趣;1914年,欧洲战云密布,威廉斯开始转向惠特曼( Whitman)、爱默生(Emerson)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庞德吹捧墨索里尼,曾不下百次地在意大利广 播电台发表演说,鼓吹法西斯主义,战后庞德被捕入狱。庞氏那时得 到许多文人朋友的帮助,如艾略特和弗洛斯德等人,威廉斯便是其中 之一。他痛斥庞德的叛国思想与行为,但是仍然敬重他的才华,珍视 他们的友谊,曾多方活动,亲自出面向政府求助,并资助他、帮助他 出狱。庞德出狱后便去了意大利,但依然绝不认错。  威廉斯和庞德同是提倡现代主义的诗人,又与其有密切的友谊关系, 因此受到当时政府的怀疑,麦卡锡人士认为他有不忠于国家的嫌疑, 后来国会图书馆退回了他的申请,未聘用他为诗部门的主任。此事对 威廉斯打击很大,从此对社会失望,后来更一反常态和极端现代派青 年诗人金斯堡等人打得火热;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都是犹太人,又 都是帕特逊人士。  1917年威廉斯的第一本诗集《献给知遇者》(西班牙文)由新方向 出版社出版。1921年《酸葡萄》问世。  之后,威廉斯曾有一篇非学术性的论文〈在美国人的天性中〉(In the American Grain),对于认识他的诗作有重要意义。文中指出现 在所谓的美国人,其实大多是欧洲的移民,多年来曾试图再建一个欧 洲化的国家,沿袭欧洲的文化,但未成功。由于美国人的天性自私、 浅薄,无法建设自己的文明,只建立了工业、科学试验和一个巨大的 消费市场。威廉斯批评了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金钱和物 质的崇拜,批评了清教的不良影响。作为清教徒的威氏,没有看到清 教对美国精神、政治的影响,也未分析作为宗教的特点,因此观点难 免偏颇。威氏极度推崇美国诗人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认为他不是个绝望的天才,而是真正成熟的诗人,有高度丰富的 诗的想像力,赞同他的反实用主义思想和“美国心态分裂”的说法。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分裂才导致残酷的美国内战。他认为林肯是一位伟 人,他的开拓与勇于尝试失败的精神,为美国独立统一作出的努力, 是美国人民团结、奋斗和光明未来的象徵。  1946年,史诗性巨作《帕特逊》以极丰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诗语言, 唱出了美国人民久已期待的心声。  《帕特逊》即威氏故乡城市之名。他把城市当作强力的统治力量的 象徵,是男性?与阳刚气的象徵。  诗的开始,读者好像看见一个老人──一位退休医生,沿着河边漫 步讲述着这个城市的故事。  在帕斯雅克瀑布下,  帕特逊静卧在峡谷中。  瀑水飞溅,  环织出帕特逊的背穹。  她安详地卧向右方,  将头倚向喧啸的瀑声,  沉浸在美丽的梦境中。  ……  水在奔流,那是人生,是帕特逊的历史,它流过山谷,穿过城市, 奔向海洋……  人生中最激动人心的爱情,在第二部份“公园一日”中,威廉斯向 读者展示了形形式式的爱情故事,并反映了现代美国人在爱情生活的 迷惘和失去信心。第三部份通过城内图书馆被焚烧,象徵文明的兴衰。 第四部份,河水流尽,归入大海,象徵死亡。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 造成的历史悲剧,反映在诗中,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  诗的天地在世界中。  太阳升起,  诗中也升起太阳。  太阳落下,  黑暗降临,  诗,也变成沉郁。  在那悲难的时刻,只有老人与狗逃到了岸上。  他的这首长诗可与惠特曼的《 草叶集》、哈特.克莱恩(Hart Crane, 1899-1932)的《桥》媲美 ,抒情、优美、动人心弦。  诗中一些幽默是涉及医生、病人的,是隐喻不健康的文明和没有读 诗能力的美国读者,反映诗人的清高和对美国社会的态度。  二十世纪的美国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威廉斯的思考反映在他的艺术 中。  德国哲学家奥斯华尔德.史宾格拉的西方没落的理论曾风靡一时, 艾略特等人的悲观主义倾向和达达主义及虚无主义艺术观也十分盛行, 威廉斯竭力抵制,赞同庞德日日新的观点,在乐观、幽默的诗中企求 找到答案。他用“死去的潘(牧羊神)”来讽喻僵化绝望的文人,用 激情纵舞的诗鼓舞人的生活。  然而他确实目睹了美国社会的虚浮和衰退,,他在作品中冷嘲热讽 地描写社会为狗而设的奢华的医院、公墓,西部的私人游艇、飞机、 豪华汽车、公寓别墅和东部文人惠顾的博物馆、赛马场和学费昂贵的 通向艺术之门的高等学府……在德国诗人莱辛笔下,希腊神话中莱亚 固安(Laoz-oon)人与蛇搏斗,和劳伦斯.德莱尔的《黑书》(The Black Book )中,他承认了西方的没落。然而,他认为即使我们面对一个正在举 行的葬礼,也不应该创造一个为墓穴的葬礼文化。  1920年,威廉斯写了一首〈科拉在地狱〉(Kora in Hell)的诗,是 他幼年时期希腊神剧教育?的反映。科拉即是指帕赛芬,只有走进地 狱神界才能生下她心爱的小宝贝。那地狱神界是无意识领域,艺术家 只有摆脱被太阳神统治而进入乾涸的传统的古典艺术天地,进入无意 识境界,才能产生内省和真正的艺术想像力。威廉斯不赞成弗洛伊德 的观点,认为他轻视艺术家,而荣格的心理分析是有助于艺术家的自 我认识和艺术创造力。当然,荣格是承认诗人占有领导文化的地位的。 威氏提倡散文诗的原因,是因其文字与结构利于抑制无意识的冲动。  威廉斯自幼酷爱油画,他在其中精炼自己的神圣几何学。俄国画家 帕维尔.切利裘(Pavel Tche -litchew, 1898-1957)对他的影响最深。切利裘的多数作品的题材都 是婴儿出生时的挣扎与恐惧,他以鲜暗不同的红色表现血和生的痛苦。 这对一个终日与新生儿打交道的医生,震动很大。他开始意识到医生 的职业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味。不崇拜女性的威廉斯开始在诗中描绘艺 术创造犹如新生婴儿堕地一般困难。献给弗洛丝的〈水仙花〉中,他 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生命线,当作崇拜的偶像。这首诗后来被认为是罕 见的英文情诗佳作。 (未完,待续)  ?诗中有一段散文描写水中有一溺死的女鬼求助于一个医生。威氏 在另一文章中,曾明确写明,男人像城市,女人则是城中的花朵,千 千万万,变幻无穷,而男人只是如都市巍然伫立,反映他的大男人思 想。  ?神剧多为农民解释春夏秋冬,秋收冬藏之课程,每年在雅典附近 的艾留西斯庆演。其中有一段故事是:女孩帕赛芬为地狱王所劫,母 亲底米特极为悲伤,后几经努力终与地狱王签订合约同意帕赛芬回家 时,帕赛芬已为地狱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希腊自成为海霸之国后,神 剧不再受到重视。苏格拉底轻视这种仪式,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它有 治疗精神病的作用,可以净化感情,基督教也部份地采用了这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