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1999年2月第50期 谈两意象派女诗人──杜利特尔和罗威尔 ◎刘耀中  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界有识之士,鉴于教条主义盛行的“八股” 文风,限制了文人丰富的创作思想。尤其那些装饰性的诗句,华而不 实,于是出现了一批新颖的篇章,即兴选材,用语清新,清幽而亲切, 精炼而生活化,易于理解。英国休姆(Thom-as E. Hulme)强调现代诗 歌应该言之有物,要摆脱旧的束缚,善于应用意象。他的见解在英国 引起争议,而在美国却引起了庞德的反响。这种反传统、反正规,反 对咬文嚼字、令人费解的文风,在一九0九年形成了一种运动,称为 英美文学运动。到了一九一八年盛行于世,这种新潮流即是所谓的意 象主义。庞德被尊为运动的领袖,其代表人物还有艾美.罗威尔(Am y Lowell)、阿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及乔伊斯(James Joyce)等诗人。  意象主义以简洁、自由、生动的文风,带动了现代文学艺术的改革, 逐渐演变为现代主义。这一巨大的变化给后来的文人以重大的影响, 如艾略特和桑德堡等诗人,就是在这种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杜利特尔和弗洛伊德的交往  一九三四年十月,有一位女学生打扮的美丽女子,从她的住所维也 那的“利宅那”酒店出来,穿过充斥着纳粹气氛的自由广场和维也那 大学,走进弗洛伊德的诊所。这位颀长窈窕的女子就是年逾四十,风 韵犹存以她姓名两个开头的字母H. D. 作为笔名的意象派女诗人杜利 特尔(Hilda Doolittle)。  在这一年半以前的一九三三年三月,杜利特尔在她的同性恋情人比 来赫尔(Bryher)的推荐鼓励下,来到弗洛伊德处求医。第一次残酷的 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人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将到来,她必需有 健康的心灵,才能抵挡严重的精神打击,所以来寻求灵魂的安宁。  弗氏曾让他的病人杜利特尔欣赏一件工艺品──希腊雅典的守护神, 雅典娜的石头塑像。雅典娜是司管智慧、技艺及战争的女神,是西方 文化理性者所崇拜的神□之一。既是维也那人所尊敬的神,也是希腊 雅典人尊奉的神,代表对自由和自由派精英的庇护,因此为科学家们 所拥护。弗氏对杜利特尔说:  “如果她丢弃她的矛枪,她将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女神!”弗氏说的 “矛枪”是否暗喻阳具,不得而知。但弗氏了解病人杜利特尔的身世, 才能对症医治。  杜利特尔生于一八八六年九月十日,父亲是天文学家,母亲喜欢文 学和古典希腊学,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八岁那年,从出生地宾州伯 利恒,随接任弗劳尔观测站站长的父亲迁移到费城郊区。她的父亲希 望女儿长大以后攻读科学,然而她的数学成绩不好,又在一九0四年 进布林莫尔就读后,大二时因身体健康不佳而辍学。后来更为婚姻不 如意而离婚,而经过了多年的同性恋生活之后,身心都受到伤害。早 期的作品被视为“意象派”,但到了中年,作品渐渐失去特色。不过 她曾潜心于古希腊的研究,而且颇有收获。  精神分析医师必须了解病人的既往,以及她的精神状态,以便利用 病人的想像力,寻求意象来解释其病理。而弗氏也有他自己的内心矛 盾,他是犹太人,受过高深的德国文化教育,认为人主要的是如何去 解释世界(西方文明)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弗氏为了追寻西方文化 的起源研究历史,从米开兰基罗,罗马的摩西塑像,横过地中海到埃 及的金字塔文明。他用考古学的推测说摩西是古埃及国王伊克纳顿( Ikhna-ton)的王子,崇拜真善美的太阳教,也就是一神论。在历史上, 埃及王伊克纳顿摆脱了旧教的统治,改为事奉太阳神及多神。他死后, 其改革即告失败,旧教卷土重来,并把他的功绩完全抹煞。于是摩西 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弗氏用他的心理精神分析学内的俄狄浦斯杀父恋 母情结、拭君情结,在伦敦写了《摩西与一神论》,述及摩西出埃及 后被人暗杀的事。弗氏指出犹太基督教本来就是神话,由于过份崇拜 太阳能而形成单轨的科学社会,弱肉强食,崇拜阳刚,轻视阴性,歧 视犹太人而结为怨恨的祸根。弗氏是无神论者,他把宗教视为幻想的 将来。  那个时代,西方特别欣赏埃及的文物考古学的发现。尤其崇拜伊克 纳顿朝代的文化,如德国人获得了伊克纳顿的妻子Nefertiti的塑像, 据为己有,为此与埃及断交而在所不惜,这个塑像现在仍保存在柏林 博物馆里。  奥地利是欧洲一个文明自由之邦,又是各民族的溶炉,而犹太人就 在这个熔炉中挣扎而得到解放。一个医生,一个病人;一个犹太人, 另一个则是美国女诗人。他们同样地感到西方文明的危机,又同样想 找一个灵魂的栖宿地,都需要寻求安全的心情转移。弗氏对杜利特尔 严肃地说:  “我的发现是重要的,不是为病人治病,而是一个垂危局势的哲学 基础。世人很少理解我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懂得它的真谛。”杜利特 尔懂得他的无意识领域的学说,在弗氏之前,“无意识”只不过是一 片空白。就是这个时间,在弗氏诊所里,他说服了杜利特尔,取得她 的信任,达到了“情绪转移”的目的。而“情绪转移”就是治病的方 法。  杜利特尔和弗氏同病相怜,关系微妙,以至杜利特尔恋上了弗氏, 当时七十二岁的弗氏对她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不认为花在我身上 的时间是浪费吗?”  尽管这么说,杜利特尔仍然爱护他,弗氏流亡在伦敦,当他八十岁 生日时,收到杜利特尔送来的鲜花。弗氏说:“生命在我这把年纪, 已经是不容易了,然而春天是美丽的,爱情也是美好的。”  五十年代时,杜利特尔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向弗洛伊德致敬》, 可惜弗氏已于一九三八年辞世,不能应答了。他们这一段交往,是由 于他们都想寻找一个对西方文明的精辟诠释,用以治疗“文明病”, 而促进了彼此的感情。弗氏对杜利特尔的影响很大,当然也自然地会 反映到她的作品上。就连弗氏的考古心理学对她都有影响。因为她也 有她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女人的地位,妇女的解放和她的同性恋问 题,以致于家庭问题等等。  弗氏有男女性的心理矛盾,在古埃及的雕像中,如伊克纳顿有男女 性、同性体的表现,与中国相似。男性是雄壮的,这是希腊文化重视 的一面,所以伊克纳顿的妻子雕像有几分男子气慨,这和玛利亚慈母 般的塑像大不相同。   杜利特尔和庞德的交往  庞德在宾州大学取得了拉丁语系硕士学位,升任该校助教后,一度 与杜利特尔相恋。他只比杜利特尔大一岁,帮助杜利特尔补习功课, 多情得像一个中世纪的歌手。常常到杜利特尔家作客,并在餐桌上朗 诵自己的诗篇,匿称她为森林女神(Dryad).建议杜利特尔用自己姓 名开头的字母为笔名,杜利特尔对这些都乐于接受,但杜利特尔的父 亲并不喜欢这个“游牧民族似的粗汉”。后来庞德将一脱衣舞妓关在 自己的卧室内通宵达旦,校方以有伤风化、败坏学校名声而将他解雇, 杜利特尔的父亲也就更不愿意接待庞德了。然而庞德和杜利特尔私下 定了婚,把她带到伦敦去。不过庞德在情场上见异思迁,又和其他女 子定婚。在伦敦他结识了许多名人、文人,如福德、贝洛、列易斯、 劳伦斯等。尤其与文人中的贵族叶之认识以后,叶之雇用庞德为秘书, 庞德教叶之剑术,最后和叶之前女友的女儿结了婚,和杜利特尔的关 系也就不了了之了。   杜利特尔的婚姻与生活  杜利特尔被庞德遗弃后,陷于失恋之苦。由于庞德启发了她的诗兴 及才能,她以写诗排遣对庞德的眷恋。阅读了巴尔扎克的Seraphita, 那是一部叙述雌雄两性同体人的故事。同时,杜利特尔也开始了同性 恋的生活。这时阿尔丁顿出现了,杜利特尔不久就和他结了婚,并生 下一个女儿,取名为Perdita,这是西班牙文,表示失望的意思。原 来这个女儿并不是阿丁顿的亲生女,而是别人留下的情种。阿尔丁顿 和杜利特尔婚后感情失和,分居后,阿尔丁顿答应给她们母女的赡养 费也不履行诺言,真正令人失望。  杜利特尔对庞德永远爱慕,战后庞德因拥护墨索里尼,歌颂法西斯 主义,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为圣人,并为他们宣传,被判“叛国罪” 时,杜利特尔不顾一切,竟为她的负心情人四处奔波营救,那当然是 无济于事了。  杜利特尔死于一九六一年二十七日,死后她女儿说杜利特尔的同性 恋只是一种掩饰,她和比来赫尔的同性恋亦不过是柏拉图式的友情而 已。  杜利特尔去世前几年,搬到瑞士养病,就居住在荣格附近,早晚能 见到荣格,可惜两个人并不相识(也许因为荣格不是弗洛伊德的朋友, 弗氏曾指控他是反犹太主义者)。她肯定知道荣格其人及他的学说, 两个人都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创作。只是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心理学家, 殊途同归。荣格走向神秘主义,她也是走的这条路。     杜利特尔的诗作  庞德受中国文学和孔子作品的影响,使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风格影响了杜利特尔,用通俗的语言,新的节奏,自由的形式, 赖意象写出明朗的诗句。加上杜利特尔有坚实的希腊学基础,更使她 的文笔生辉。例如她运用神话故事,述及俄耳浦斯,其妻美艳绝伦, 却不幸被毒蛇咬伤,中毒而死。当俄耳浦斯到地狱将他心爱的妻子带 回阳间的途中,边唱边走。由于妻子的娇艳,他情不自禁回头顾盼, 使妻子即时化为乌有。杜利特尔评论说俄耳浦斯过于傲慢,其实她是 影射西方文明与科学过于傲慢,以至使许多人蒙受苦难。庞德放弃了 意象派而去帮助乔伊斯出版《尤利西斯》,帮助艾略特出版《荒原》, 甚至去从事政治活动,鼓吹法西斯主义和叛国运动。而杜利特尔却继 承了“意象派”的写作,超越了罗威尔的成就。英国小说家曾称赞她: “她是美丽而又粗犷的女诗人,她的诗令人畏惧而震惊。”  日新月异日日新,杜利特尔就是时时创新的现代主义的一员健将。 她拍过两部电影,当过模特儿,还有一次和黑人左派歌星保罗伯逊在 媒体中出现。所以,她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庞德不喜欢犹太人,因此 也不尊重弗洛伊德,反对杜利特尔去找弗氏看病,说弗氏是废物。而 杜利特尔执意要见弗氏,可能用以表示对庞德的反抗。  通过弗氏的治疗,杜利特尔摆脱了母亲和父亲的情结。认弗氏为好 父亲好男人,让她的灵魂再生。她这样写道:   在那里,没有什么可怕的,   你不在那里,也不在这里,   犹豫不定,   像赛克一样,   挥舞着那风乾的翅膀。 在希腊神话中,赛克(心灵、灵魂)就像蝴蝶一样。  弗洛伊德对杜利特尔有许多启蒙,庞德也给了她不少影响。但她并 没有停留在他们影响的基础上,而是有所发展,有所超越。她对精神 世界,努力地追求,通过法国朋友的帮助,研究喀巴拉神秘主义、炼 金术和诺斯替思想。据另一位精神分析医生说杜利特尔是受了荣格的 影响──深刻而难忘的影响:   我为什么必需写作?   你不在乎这个,   然而是她揭开了我的面纱,   打开了我的眼睛,   命令我   写!去写还是去死! 杜利特尔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现在人也可以创造上帝。她对上帝感 到失望之后,改为敬奉智慧女神。她认为男女之分别,在于经济、感 官,激发性欲、资本消费主义等因素而决定,此乃幻象,而男人是不 可靠的,必须自力更生。  叶之的诗创造了一个奇异的沙漠,野兽给世界带来了威胁。艾略特 给世界一个荒原,庞德却带来了法西斯的暴力主义,杜利特尔创造了 一个日新月异的再生实践,母亲的天地,是一个女人更生的神话。经 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毁灭后的希望,她强调女人在文坛上要占有位 置。她的诗写道:   如此,如此,如此,   如白日与黑夜,   错误与正确。   如黑暗与光明,   如水,如火,   如大地与空气。   如风暴与宁静,   如果实与鲜花,   如生如死。   如死如生,   如一株摧残了的玫瑰,   如玫瑰再生。   海伦在埃及,   海伦在家里,   海伦在古希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