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1998年4月第45期 刘耀中 亚历山大港城四部曲和君士坦丁·卡瓦非 ──蜚声文坛的希腊近代伟大诗人  我自幼来美就学,一向勤奋读书,治学严谨。就任美国政府部门水 利工程师后,受待不公,几遭挫折,乃致诉诸法院。几年前辗转于不 测之中,幸遇一位美貌的安琪儿──一位来自纽约的女占星术者,我 从占卜星位很快堕入情网,我们共同探讨《红楼梦》和《易经》。一 日,我在她的书架上发现了劳伦斯·德莱尔( Lawrence Durrell, 1912─)所着的 亚历山大港城四部曲(Alexandria Quartet),在爱河之中我被引入 亚历山大港城的神秘世界。  德莱尔是近代最伟大的英文散文作家之一,他的力作《亚历山大港 城四部曲》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该书共分四辑J ustine、Balthazar、Mou-ntolive、Clea,从四种不同的观 点和角度出发,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让我们首先大略了解一下它的内 容:  第一辑,〈詹斯蒂(Justine 1957)〉:詹斯蒂是一个犹太女 人,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城长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她有一个情人, 名叫达列(Darley),他是 英文教师,从习写作。为了政治的原因,她嫁给了富有的那西姆(Ne ssim),一个不信奉耶稣为神 而转信奉太乙和习新的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哥普特(Coptic)教徒。 富丽堂皇的那西姆家庭中,妻子妖冶放荡,玩弄男人,丈夫则寻花问 柳,挥金如土。事实上那西姆在偷运军火,从事抗英的地下工作。后 来东窗事发,被英军抄了家。  第二辑,〈贝尔塞扎(Balthaz-ar 1958)〉:贝尔塞扎是一位验 花柳病的医生,一个神秘的同性恋者。据他说,詹斯蒂与那西姆的婚 姻是为了掩护巴勒斯坦从事反英地下活动。贝尔塞扎研究心理和神秘 主义,他向达里提供了许多情况,帮助他深入地观察那个精力旺盛的 复杂的女人。  第三辑,〈莫塔列夫(Moutoli-ve 1958)〉,莫塔利夫是一位受 过牛津教育的翩翩男子,被英国皇家派往埃及担任外交官员,邂逅那 西姆之母,两人发生恋情。数年之后,那西姆晋升英国驻埃及大使。 一日那西姆之母突然来访,为被捕入狱的儿子求情。莫塔利夫与她阔 别多年,竟未料到她的面容已被天花所毁,再之年老貌衰,那西姆之 母不敢揭开面纱正视。莫塔利夫悲痛之极,当晚来到妓院,摧毁了自 己的身体。  第四辑,〈克丽娅(Clea 1960 )〉:克丽娅是一位娴静的美术 家。在这一辑中,德莱尔在借谈克丽娅的生活内充份地阐述了他的诺 斯替教(Gnostic)的思想。  西方文化是歌颂自我的文化,从D.H.劳伦斯开始提倡非稳定的自我, 遂又产生了意识流,如乔伊斯、弗吉尼亚·乌尔夫,他们认为作家是 无所不知的,意大利戏剧家普伦笛卢也属此列。在德莱尔的这部作品 中,德莱尔巧妙地否定了这种假设。《亚历山大港城四部曲》(下称 《四部曲》),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各书的主角似乎没有联系,但是 从读者的主观方面来看,他们的联系是存在的。就哲学而言,德莱尔 在这部书中采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格森的“绵延论”,主 观和客观的相对性,时空关系的相对性,帮助你深入理解事物,高层 次认识世界。写作方法上,他吸收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手法,运用了 拟态法来完成了这部巨作。  德莱尔(1912─)出身在一个铁路工程师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爱尔兰 后裔,曾就职于西藏和印度边界,他就在那里出生。由于血统和家庭 的影响,他看不起英国人,也不太重视犹太人思想,偏爱道家思想。 德莱尔从小就喜欢写作,据他的弟弟(一个著名的动物学家)说,他 经常写一些描写性生活的书。自读了英国作家亨利·米勒的书以后, 被米勒的著作吸引,遂写信给他,后来两人成了至交。开始德莱尔模 仿米勒的风格,后来便远远超过了他。他的初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对 “文明饥饿Elegant Starvation”的 抗议,受到英国诗人艾略特的称赞,并在他自己主办的杂志上发表了。 德莱尔写了大量的诗,大都是感觉主义的,富有韵律和活力,抒情性 强,他的装饰风格也被广泛学用,被称为“德莱尔风格”。  德莱尔的《四部曲》是一部超智慧的神秘主义作品。高度概括的哲 学思想,雄伟壮观的历史性概括,使他的《四部曲》成为英国近代散 文作品中的最伟大的著作,它震撼了世界。深入透澈的心理分析,诗 一般的韵律,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  我最欣赏的是在〈莫塔利夫〉一书中,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一种世界性迷惘的描写。他也采用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借用全欧洲 的一场大雪,将读者带进了疯狂迷离的境地。雪是一种灵魂的象徵, 纷纷扬扬落在北半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莫斯科它落在了英国大使馆, 你看到了一群软弱无能的英国外交官,一群风烛残年、绝望的同性恋 者,他们受着强烈的犬儒主义心理压抑;而在柏林的夜总会,你看到 了非男非女的黑人乐队在吹奏爵士音乐,他们的皮肤上浸出珍珠般汗 滴,一群无知之男女青年如狂人在摇摆,在乱喊乱叫,希特勒彷如现 代匈奴王阿提拉j,被金发的青年纳粹党徒簇拥着,一个历史性的集 体无意识行动……  德莱尔的这部著作,犹如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使你看到变幻无穷的 世界。他不仅描写了人类面临的危机,也把你带进了历史的卷页。当 你随著作者一同漫游埃及,瞻仰世界奇景时,你不仅领略了亚历山大 故城的挛生军港( Twin Harbors),巨大的Pharos灯 塔k、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各种博物馆和庞培巨柱的伟大风采,而 且你会有一种超然的感觉。德莱尔运用他非凡的智慧,将时空概念凝 为一体,产生了超文学的魅力。  德莱尔的艺术是为了爱情的艺术(他说乔伊斯是为艺术的艺术)。 在他的《四部曲》中,表达了他高尚的爱情观。他认为性爱是一种精 神行为,不是肉体行为,他鄙视人们邪恶的欲念,认为“大多数人沉 溺于肉体的满足,不过是一种低级的枯燥无味的重复”。“人在灵魂 深处潜藏着罪恶的欲望,如同在荆棘丛生的原始森林,不管人们怎样 努力,也难以寻找出路”。“只有真正的爱情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即 或你在狂热地爱着你的妻子,也仍然是一种通奸行为!”通常情况下, “恋爱扮演了社会狂人的角色”,应该让爱情变得精神化、高尚化。 德莱尔用历史主义的观念解剖了亚历山大港城历史上的女性,说“他 们的爱情像一团无意识的烟云,留下了乱伦的恶臭,这一群女人是专 食男人的野猫”。这也是对亚历山大港城的历史的剖析。  那么为什么《四部曲》和卡瓦非必与亚历山大港城相联系呢?  亚历山大港城在323B.C希腊灭亡之后,埃及第一个国王托勒密(Pt olemy)统治时的首都(取名于亚历山大帝)。在费尔代佛(Philadel phus)统治时期,犹太人被请来编译教理,犹太教开始在亚历山大港 城和埃及新兴。到了罗马王朝时期,犹太教被罗马教所取代,但由于 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人们产生反抗心理,拒绝奉帝为神,其后犹太 教的一支基督新教开始兴盛。在东方宗教思想、新柏拉图教义和普罗 提诺的三位一体的思想赋于基督新教予新的内容,它逐渐成为亚历山 大港城和君士坦丁堡统治者的正宗信仰。继之而来的是对异教徒的迫 害,把大批异教徒──诺斯替教徒(其实起先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属 诺斯替教派)遣往荒无人烟的沙漠,这是历史上一次规模很大的宗教 迫害运动。自此以后,亚历山大港城的宗教斗争十分激烈。A.D.642 年,阿拉伯人开始入 侵,亚历山大港城急剧衰败,竟变成数百年之久的一片废墟。拿破仑 时期,亚历山大港城又成为帝国昌盛的文化标志,再次得以复兴,与 此同时希腊人和犹太人的宗教矛盾也东山再起,亚历山大港城从此永 无宁日。英国人继拿破仑之后,侵占了埃及,把埃及变做它的殖民地,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宗教斗争、殖民地之争和政治较量在这里展开。 《亚历山大港城四部曲》在这个含义上是宗教、政治、历史的写照。  在《四部曲》中,德莱尔将伟大诗人卡瓦非与亚历山大港城相联系, 称他为“亚历山大港城老诗人”。他比欧洲的许多作家更早的向东方、 印度,向世界介绍了卡瓦非,德莱尔对他的称赞,使卡瓦非自此闻名 于世。 (待续)    j阿提拉(Attila,?─453),匈奴王 (434─453在位)进攻罗马帝国的最 伟大的蛮族统治者之一。匈奴是来□ 中亚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自四世 纪起征服了欧洲的一大片地区。  k法罗斯岛灯塔Pharos of Alexand-ria,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 古代 最著名的灯塔。位于亚历山大港口 ,约公元280年由尼多斯的索斯特拉 ·塔斯为埃及王托勒密二世建造。 在技术上是一项伟大成就,奠定了 灯塔建筑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