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1997年4月第39期 浅谈华莱士·史蒂文斯和他的诗歌艺术  ◎刘耀中  直到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华莱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1879-1955)是 第一流的诗人,是比之艾略特、庞德和叶慈为重要的诗坛人物。为什 么华莱士的诗歌在他死后才引起文坛重视?为什么现代诗人的行列中 有这样一位怪杰突起?这是研究美国现代诗歌饶有趣味的一个课题。  叛国诗人庞德、朦胧派诗人卡明斯之流均以个人主义为他们的创作 核心,他们形无实骸,诗也无形,尽是自由漫歌,但诗的内核与语言 却是明晰的,意境是与其思想感情和现实紧密联系的。华莱士贬低上 述诗人的所谓精湛的语言,强调开创一个诗歌的更高境界。他是一位 觉象诗人,在他的诗中,总是以徐缓散漫的形式发挥其人生哲学与艺 术观。在他早期的诗歌〈雪人〉(1923《 管风琴》诗集)中就已写道:   ……不必去搜寻   无名的痛苦,   在萧萧的风声中,   在瑟瑟的落叶中。   那只是大地的声响,   是同一个风声,   吹荡在同样荒寂的地方。   在雪地上站立着一个人,   他在倾听;   他是个虚无,   他在注视着,   虚无并不存在,   却又无所不在。  他认为人须要冬天一般的心灵,长久耐心地注视积雪如何将花朵吞 食,留意倾听风声,感觉并尝试严寒。但他的伟论不是迎花落泪或触 景伤情,而是认识宇宙与自然是无所谓“在”与“非在”,很类似于 中国的道家思想。  史蒂文斯,生于美国的宾夕凡尼亚州,祖籍荷兰,亦有德国血统。 他的家族是信奉神秘教义的德国虔诚派,主张教育不止于书本学习、 学校的境界或技术的专攻,更主要的是精神的修养。家族中曾有人著 书《心灵的天堂》,成为家传的信仰。但同时他的家庭也信仰邪教, 且很虔诚。这种传统与信仰的矛盾,产生了一种虚无的意感,在现代 的诗中均有形象而准确的描绘,这也使他成为与众不同的美国诗人。  史蒂文斯的家庭就有些怪诞之癖。他家住在古老的城市,但不坐汽 车,不看电视,过着原始风格的简朴生活。因家中富有,史蒂文斯得 以上哈佛大学,攻读文学。因受到美籍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那的影响, 1900年转去纽约攻读新闻学和法律,兼任某保险公司副经理,一生尽 职,从未退休,直至去世。他过着实业家和诗人的双重生活,全部诗 歌都是在业余时间写出来的。他的诗多发表在先锋文艺的小杂志上, 如〈格林威治村庄〉等。当时多数的先锋派文人都是在饥饿中挣扎的 艺术家,而史蒂文斯却是有个花园、洋房、娴静妻子、薪俸很高的雅 士兼生意人。尽管如此,史蒂文斯是个蛰居的人物,除必行的公差外, 从不旅行,又反感社交。曾有一次在三年间只出席了一次宴会。因不 开汽车,他每天在走路上班的路上便思索诗句,工作时间,全心做生 意,下班后吃过晚饭便开始写诗,数十年如一日。  史氏认为想像力是诗歌的钥匙,但离开了提高个人意识,便不能将 诗歌的真实带进更高的境界。他说自己内心如同一口盐水井,充满痛 苦、变态和压抑,只有在对宏观世界有所认识之后,才可解脱。人处 于不断变化的纷嚣世界,只有将自己植根于自身的土壤,方可领悟一 切。其实人类的需求是很简单的,只要将人为的虚幻的艺术化的太阳、 月亮、日光、月光排除,人便能进入虚无的大同世界,人便有了自由。  在史蒂文斯的诗歌中,“虚无”与“存在”比比皆是,这是他的诗 魂,也是他的语言风格。他同时喜爱用双关的俏皮话,大量来自法语。 他对诗歌语言的观念颇受柏拉图的影响,柏拉图曾说过:“人们必须 有体验方可获得智慧,不是靠写成书本的东西。写下的知识是不真实 的。”史氏则认为人在体验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灵魂,忘记了这一点就 像马车夫忘记了自己的马车,只能永远飘荡而无法获得真实的自由。 人离开了真实便不能发展。他在诗中经常写道,人必须有想像力,离 开了它人就丧失了生命,人类 便生活在虚伪中,沉溺在非正常的安乐感之中,因而永远不能获得真 正的快乐,永远迷茫。史蒂文斯主张暴露自我将激发想像力,把人类 的自然性展开才是生活的真理,可是史蒂文斯不是个存在主义者。  在诗集《管风琴》内,有一首诗为〈罐子轶事〉(Anecdote), 他写道:   我   把这个罐子   放在田纳西   一个高高的山头,   罐子凌驾于一切。   从此   这个罐子   使那整个缭乱的荒原   环绕着这个山巅。   它   支配了周围的一切,   这个罐子,   灰色的,空空的罐子。   它没有带来飞鸟和灌木,   田纳西都没有一样东西如此 有力。 这个罐子不是任何象徵物,诗人认为人生与自然就如这个画面,要有 中心,有了中心便有了秩序。这首诗显然是针对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 的诗〈一只古希腊花瓶的颂歌〉(Ode on a Grecian Urn) 而作,济慈在诗中歌颂浪漫主义和崇拜具有古希腊美之古物。而史蒂 文斯却认为只有不顾具体环境的真实,才可使人类的想像力达到最高 层次。艺术家是创造者,他的责任是创造一种审美观,而诗歌不过是 为探险家们筑起精神的桥梁。他曾说:“大约有十三种不同的方式看 待同一只晚秋中的黑鸟。我只看见黑鸟的眼睛在动。”诗人的眼睛和 女人的眼睛是一样的。  在他著名的〈星期日早晨〉一诗中,他写道:   我们生活   在旷古久远的太阳世界(男 性中心──译者注)的混沌中   或对日去夜至常规的依附中   或在孤寂的荒岛。   无人可依,自由自在, 亦如一片汪洋阔水中,   无处逃出。   鹿们走进我们的山岗,   踏进我们的恐怖世界,   在我们四周   吹奏起自然的鸣歌;   甜草莓在荒野中   成熟了;   在孤独的天空中,   黄昏时分,   鸽子们三三两两,尽情畅飞   下落时   激起暧昧的波动,   他们振翼而飞,   却沉向深深的黑夜。   她说,“为了满足,   我仍觉得,   我需要一种永恒的极乐。”   死亡是美的母亲,   仅为了她,   应该成全我们的梦   我愿望。 这首诗写一个女人在星期日的早晨坐在阳光下进早餐时的感受。诗中 写出了现代人信仰的崩溃和道德的腐败,精神生活沉于黑暗之中。那 么什么是生存的意义?史蒂文斯的答案是,幸福存在于对大自然的感 知,大自然的季节和生命的交替、延续,在万物不停的变化之中,人 们曾感受到永恒与不朽。  《管风琴》是集中了史氏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也充份体现了他高 超的诗歌技巧。他的折衷──非悲观亦非乐观的态度,让不少人认为 他是一个逃避主义者,一个信口开河的胡诌者。这种社会反响给他很 大打击,此后的五年内,一度消声匿迹,未有出版任何作品。  一九三五年,他再次出版另一本诗集《秩序的概念》(Ideas Of Order),其中一首诗〈基·怀斯特港市之秩序之概念〉(Ideas Of Order At Key West),谈及美国 最后的一位诗人是一位在民族魂之海洋彼岸放声高歌的女诗人。此后 他陆续出版了《猫头鹰之栖木》(Owl's Clover诗集,1936)、 《带吉他的人》(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诗集,1937)、《世 界之一角》(Parts Of A World诗 集,1942)、《最后一部小说的笔记》(Notes Toward A Supreme Fiction诗集,1942)、《夏日行》 (Tra-nsport To Summer诗集,1947 )、《如星球一般原始》(A Pri- mitive Like An Orb诗集,1948)、 《必要之天使》(The Necessary Angel论文集,1951)、《秋光闪烁》 (The Auroras Of Autumn诗集, 1952)、《诗选》(The Collected Poems诗集,1954)。他去世后, 他的女儿为他整理并出版了其他作品,名为《遗作》(Opus Post- humous,1957)。  史氏呼吁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应作认真的研究,并主张冥思以透彻 认识现代社会的真实。不少读者误解他为唯美主义,笔者对此不以为 然。史蒂文斯精通古典文学,他的诗歌和哲学思想深受罗马帝马科斯· 奥里欧斯哲学之王的影响,即以冥思来启发想像力与思辨力。当今的 美国俨然如现代的罗马帝国,史蒂文斯常说,美国的实业家们只懂作 生意,缺少想像力。史蒂文斯以自身为师表,想恢复美国建国初期特 有的实际但富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力。富兰克林和杰弗逊这样能力超群 而有高度修养的人,已经被人 们忘却了。只有依靠诗歌才可把美国人的境界从垃圾场里带到纯静的 世界。  在史氏眼中,诗是没有形式的,只是为着表达信仰和真理。但在这 个为平庸和消费所主宰的资本主义社会,难得真正有人懂得欣赏他。 史氏还指出真理的判定必须通过个人的实践与思考,而诗歌是唯一的 真实存在。诗歌一经写出,必将创造一个虚无的境界,这是通过个人 力量来实现的。寻到真理之时,便是找到答案之日。史氏的思想是深 深植根于现代社会的,他的诗歌可与现代的油画媲美。  史氏生活在廿世纪初,在欧洲正值新世纪彷徨而产生厌世的社会悲 观论,也是种怪诞的哲学,艺术观念层出不穷。英国诗人叶慈的诗歌 中大多是关于鬼怪作祟和描写西方文化的没落,海德格尔“死前之舞” 之哲学泛滥一时。这使史蒂文斯产生极大的担忧,他认为美国自有自 己方兴未艾之年幼的文化特性,应设法摆脱欧洲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与 支配。因此,史蒂文斯一方面继承了海德格尔“我在”哲学,但一反 其悲观主义本质,向乐观主义方面转化,使自己独树一格;一方面尊 崇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作品 ,酷爱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威尔的著作,但却将这些营养融于他的诗 歌原理,变成一种有宗教神学倾向的神秘派诗人。  在美国,史蒂文斯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苛于律己的朴素主义者,但不 是禁欲主义者。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开始逐渐理解了他的初衷, 尽管美国本土从未卷入战争,给美国人理解史氏带来困难,但毕竟经 过磨难,史氏的作品被承认为精神健全和包罗万象的典范。  史蒂文斯的超然脱俗的精神倾向与众不同。在当今美 国这个消费与享乐世界中,如何求得精神的健康与健全,是值得注意 与警惕的。史蒂文斯的诗歌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