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大 陆 诗 双 月 刊 1996年6月第34期 王常新 深沉的关怀,鲜活的意象 ──读陈铭华《童话世界》 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文诗人陈 铭华,继诗集《河传》之后,又 出版了《童话世界》。以一个从 事电脑工程的的专业知识份子, 在主编美西《新大陆》诗刊已耗 费许多精力的情况下,能在诗坛 辛勤耕耘,并卓有成效,真叫人 感佩。 拜读了《童话世界》,感觉到 陈铭华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他爱 □己的孩子长山和长青,所以为 他们写了《童话世界》,并把它 作为整部诗集的命名。 但陈铭华的爱不像有些父母那 样只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 溺爱他们、放纵他们;他是要孩 子们活活泼泼地、健康的成长。 当他们因为出生在国外,受的是 西方的教育,而忘记自己的祖地 和原乡时,诗人是忧心忡忡的: “日日ABC/不用背书/餐餐汉 堡包/不用吃饭/放假要游迪士 尼乐园/不去中国/不去越南/ 不要爸爸皱起眉头/教读/上 大 人”。写到这里,我很自然 地想到我在分析和权〈桔子的话 〉时的一段评语: 和权吟唱的是原来甜蜜的桔 子移植海外以后,变得“酸酸 的”,而且以后“将更酸涩” ,从而流露出思乡之情和对子 孙后代“错把他乡当故乡”的 隐忧。我看这种感情,是许多 生活在大陆之外的游子共同具 有的。(1) 陈铭华生于越南,后移民于美国 ,从〈电线杆〉等诗可知他还有 寻根、眷土之思;可是他的两个 可爱的孩子,都“日日ABC”, 不愿学“上 大 人”;“餐餐 汉堡包”,不喜欢吃中国饭;“ 放假要游迪士尼乐园/不去中国 /不去越南”。所学的、所吃的 、所玩的,都是西方的,他们的 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已经“西化 ”了,对祖乡和它的传统文化再 无认同感,这怎能叫他们的父亲 不忧心如焚呢! 陈铭华已经是“电线杆”了, 为什么还写“我多么想念/风声 雨声/那些鸟声”呢?原来虽然 加入了美国籍,美国当局还是把 你当少数民族看,老板也还是照 样剥削你的血汗,〈线路图〉就 写出了这社会的不平: 在黑暗的纸上/打开一道凶 险入口/步步陷阱/如网似茧 /唯笔决意追随/死生与共 直至/血洒出路/那白人上司 /却好整以暇 点燃/一支烟 自己流血流汗,卖命地干,白人 上司却悠闲自在,坐收渔人之利 ,这叫陈铭华的心理怎么平衡! 他写了这种心态,我以为是写出 了美籍华人的共同心态。所以不 能认为只是抒发一己的悲欢,而 是表现出对同属中华民族的广大 同胞的关怀。 陈铭华是和全世界的人类共同 呼吸、共命运的,人间的一切不 幸,他都关注。如〈超级杯下午 〉写道:“湮没了巴格达/战争 依旧困在萤光屏内/因为枯骨已 朽/人造草皮覆盖的黄沙/要靠 欢呼和践踏来持续/它的兴奋” ,读到这里,我很自然地联想到 艾青的诗句:“斗技场的奴隶越 紧张/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斯 杀的叫喊越响/越能爆发狂暴的 笑声”。(2)艾青指出在当今的 世界上,还有人保留着古罗马奴 隶主的思想,他们要看到奴隶流 血,才能持续兴奋。陈铭华写“ 枯骨已朽”,战争仍在继续,发 动战争者也是要靠欢呼和践踏来 持续他们的兴奋。这和艾青表达 的主旨是相同的。 在〈蝇疫〉中,诗人更愤怒地 谴责战争给索马利亚人民带来巨 大的灾难: 索马利亚!索马利亚 一颗颗垂下的头颅 都是争权夺利的战场 索马利亚!索马利亚 一双双深沉的眼穴 都是囤苦积难的粮仓 索马利亚!索马利亚 一息奄奄的海岸线 竟是造化最大的讽剌 索马利亚!索马利亚 饥饿若不关苍蝇事 他们怎么会嗡嗡乱飞 是“苍蝇”给索马利亚人民造成 了瘟疫,给他们带来了苦难:“ 饥饿若不关苍蝇事/他们怎么会 嗡嗡乱飞”。这真是一针见血! 诗人不只是关注着自己的孩子的 命运,也关注着民族的命运、世 界人民的命运,这种深沉的关怀 ,表现出诗人博大的爱心和忧患 的深广。 诗歌不能容忍没有形体的、光 秃秃的抽象概念,思想必须渗透 在形象之中。陈铭华深谙此中奥 妙,所以他着意于创造鲜活的意 象。 在〈梦回山镇〉中,诗人吟道 :“问众山/何事/探首/千百 回/流水/解释/在她身上/在 她身上/泻落/一匹黑白分明的 瀑布”。在诗中,诗人捕捉住视 觉印象“在她身上/泻落/一匹 黑白分明的瀑布”,这具有流动 感的瀑布,把傣族女子肤如凝脂 、黑发垂腰的姣美身姿表露无遗 ,也传达出诗人思念生长地的感 情。我们读了这首诗,心中很容 易重现诗人的感觉,并理解诗人 所暗示的思想。在〈想起故乡〉 中,诗人写“云愤愤不愿归家/ 雨却亲切地奔走相呼/直到路湍 湍生波/撼动我的老车”,既描 绘了云的“愤愤”神情和雨的“ 亲切”态度,以及路的“湍湍生 波”,还表现了雨的“奔走相呼 ”老车的受到“撼动”,这就不 是只透过视觉意象,而是还透过 听觉和触觉乃至运动觉等意象, 也就是说调动了丰富的感觉经验 ,来表达思念故乡的感情。 这两首诗的意象鲜活,还得力 于诗人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创造意 象,这种方法诗人常用,如〈山 中〉:“一株株/当初拚命长高 的松树/喜欢参加嬉闹/大清早 便安排了许多松子/教我们抛去 逗弄/湖水 呵呵笑成一圈/又 一圈”。把松树写成喜欢参加嬉 闹的大孩子,写湖水像禁不起逗 弄而傻笑的小孩子,真是充满生 趣。在〈冬〉中,诗人写道: 风敲门/雪打窗/抢着来说 树/不着衣衫/挺直腰又昂高  头/冬 一定不冷 把风和雪,写成了喜欢叽叽喳喳 的小孩子,把树写成了一个勇敢 坚强的小孩子,更是充满了童趣 ;因为这些动作都符合儿童的心 理特徵。很明显,这些意象并不 是客观事物镜子般的再现(虽然 它们都符合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 ,如风雪吹打门窗,树光秃秃的 );而是经过诗主观的改造。 在〈日出〉中,陈铭华为我们 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意象: 黑暗的 缺口 血 喷涌 一场亘古未变的革命 从黑暗的缺口 喷涌 文明 在这首短诗中,诗人以一个单纯 的意象,写出了人们常见而感觉 常新的日出景象。诗人的感受向 着日出的景象直接切入,“黑暗 的缺口血喷涌”这一独特的意象 的独特的分行,把诗人面对客观 景物所产生的新鲜感受,与诗人 主观上对它的热情礼赞组合在一 起,活脱脱地创造出一个他人所 未道的艺术世界。 最后来谈〈雨后见月〉: 几番嘈切 袅袅自唐朝走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春衫轻薄 好一个番邦女子 胸脯快露出来了 今夜,她们都拥抱 我!圆满的 梦魇 第一节借白居易〈琵琶行〉句意 ,描绘云开月现的情景,好像琵 琶女羞羞答答地露出了半个面孔 ,给人一种朦胧美。到了第二节 诗,诗人让唐朝的琵琶女变成了 一个番邦女子,她非常开放,“ 胸脯快露出来了”,给人一种明 朗美。这两节诗中的两个意象, 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使得诗 歌结构充满了张力。意象之妙咀 嚼之后给人无限蕴藉的情趣,绘 制了一幅非同一般的“雨后见月 ”的画卷。 略有瑕疵的是第三节诗,直白 的说明与鲜活的意象不协调,统 一被打破了,明确的情节交代中 冲淡了意象造成的诗的情趣。这 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提出 来与陈铭华商榷。 《童话世界》中可圈可点之诗 很多,非马先生在序中已有分析 ,我就不再饶舌了。 (1)〈和权诗中的爱心〉,载1993 年8月25日的菲律宾《世界日报》副刊。 (2)艾青《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1996年元月25日 *作者是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